工作到現在,覺得還是需要把自己的管理觀點寫下來,但又覺得不太適合寫在這個 Blog 內(還是想把這個 Blog 維持比較技術、新產品類的分享)。所以另外開了一個 Substack 的平台:《技術管理觀點》電子報。
目前固定週一會推出一篇技術管理的文章,包含軟體工程師的面試、報到、培育、績效評估、晉升等。也有不定期出刊的閒聊文章,例如談技術債。
如果對管理有興趣,想與我討論的話,可以在平台內留言,或是到 Facebook 粉絲團:技術管理觀點 私訊唷!
工作到現在,覺得還是需要把自己的管理觀點寫下來,但又覺得不太適合寫在這個 Blog 內(還是想把這個 Blog 維持比較技術、新產品類的分享)。所以另外開了一個 Substack 的平台:《技術管理觀點》電子報。
目前固定週一會推出一篇技術管理的文章,包含軟體工程師的面試、報到、培育、績效評估、晉升等。也有不定期出刊的閒聊文章,例如談技術債。
如果對管理有興趣,想與我討論的話,可以在平台內留言,或是到 Facebook 粉絲團:技術管理觀點 私訊唷!
QBQ:問題背後的問題
人月神話
目標
Clean Code
遊戲化實戰全書
鳳凰專案
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
薩提爾的對話練習
執行力的修煉
教出好幫手:想當好主管,先學會教人
奮鬥吧!系統工程師
這是一張蠻特別的卡片,由加密貨幣交易所新創 crypto.com 發行。需要抵押 50 MCO(約新台幣 8,000)元六個月,即可取得一張「金屬」的 debit card。六個月後,可以把這 8,000 取回,可以直接刷卡花掉,或是透過 ATM 提領出來(國泰世華ATM不收手續費)。
我在 4 月申請的,因為疫情的關係,卡片五月中才到;但最近改用 DHL 寄送之後,通常兩三天就會到了。
到六月底為止,在家樂福(需用 line pay)、UberEats 消費,皆回饋 10%
你可以透過信用卡儲值(手續費1%)到卡片內,再透過卡片消費,或是將比特幣、以太幣換成法幣後再消費也可以。
如果透過我的連結申請 https://platinum.crypto.com/r/gbb3ut2h5g,當抵押完成後,我們雙方都可以獲得等值美金 50 元的 MCO 幣。你可以直接換成法幣然後在家樂福消費。
Backlinko 分享了在 2019 年的 SEO 指南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了 Google 的 RankBrain:一個根據使用者行為來學習的搜尋結果排名方式。另外 Google 也提出了 Dwell Time 的概念──瀏覽者在搜尋的目的頁面待了多久的時間,來幫助 Machine Learning 的 Model 更加完善搜尋結果的排名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點是,Voice Search(就是 Google Home / Alexa)等,可能是未來在 SEO 領域會越來越重視的地方。當 FAANG 這些大廠商在智慧家電領域投資越來越多的時候,人機的交互介面可能從傳統的鍵盤滑鼠螢幕,轉換到影像聲音。目前智慧音箱仍然沒有特別的殺手級應用,並不像智慧手機十年前剛出現的時候迅速的改變世界;另外智慧音箱仍有隱私的爭議,這些問題仍然是未來智慧家電必須要一個一個解決的。
最後,傳統的SEO觀念,包含連入連結、原創內容,以及喊了很久的 Mobile First 策略,仍然是 2019 年 SEO 觀念中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要點。基本功仍然要紮實,才有可能在其他的 Add-on 脫穎而出。
新聞說台灣年底前會開放 Apple Pay、Android Pay 跟 Samsung Pay,但是 HCE 手機信用卡已經先開放使用了(需安裝 tWallet+)。目前支援的銀行(台銀、華南、永豐等…)都不是發卡量最大的幾家,而且只支援 Master 卡,但整體來說使用上還蠻方便的。
之前就申請了 HCE 信用卡,但一直沒機會測試,今天到了遠百剛好有機會可以試試看。
首先要先輸入密碼:
店員看到還以為是 Friday 錢包…XD 我直接跟店員說用信用卡模式就刷過了,一次 OK。
刷卡後馬上就能查到消費紀錄:
目前只支援 Master 卡,希望能儘快支援 JCB…
我猜 Apple Pay 跟 Android Pay 初期也只會支援發卡量大的銀行(中信、國泰)的卡,但目前我的主力卡都不是這幾家啊…XD
在 Velocity 2016 裡面,GitHub 分享了如何用 Slack 為平台,建立機器人來輔助開發流程(如 CI、Deployment、Monitor等等)。
對於開發者來說,可以一邊討論就一邊把事情完成,整合了 README 等文件撰寫的工作;對於 Operator 來說,由於討論的過程在 Slack 上,也可以設計一個流程,當有事件發生時就 Alert OP,這樣可以讓 OP 在開發過程中也被告知,獲得必要資訊。
缺點就是資訊流通太快了,可能開完一個一小時會議之後,事情跟前一個小時差距就變得很大 XD 這點是需要團隊成員適應的地方。
昨天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,申請了 Let’s Encrypt 的憑證並更新上去,並且升級到 Apache 2.4.17 來安裝 HTTP/2 Module。
Let’s Encrypt 使用的 ACME Client 程式,目前有實驗性的支援 FreeBSD,基本上按照信件中的說明安裝即可。如果是 FreeBSD 9.x 的話,需要按照這個 GitHub Issue 的方式,自行編譯 trunk 版本的 pyca/cryptography,即可完成 ACME Client 的安裝。
安裝完成後,可以指定 webroot 當作認證檔案存放的位置,來給 Let’s Encrypt 驗證這個網域確實是申請人所有:
./letsencrypt-auto --agree-dev-preview --server https://acme-v01.api.letsencrypt.org/directory -a webroot --webroot-path /home/data/websites/jnlin.org/webroot certonly
簽好的憑證會放在 /etc/letsencrypt/ 裡面,效期 90 天。官方建議每 60 天 renew 一次。我自己打算先手動 renew 一次,沒問題的話就丟到 cron 裡面,兩個月自動 renew 一次。
安裝 Apache 2.4 + HTTP/2 Module 就沒什麼特別的,直接 ports 安裝,結束之後,把憑證設定上去,即可打開 HTTP/2 的功能。反倒是解決 WordPress 的 mixed content 問題花了比較多時間 XD
?? Google Tag Manager 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?????????HTML ??????????????????? HTML ??????????????
???????? {{ ???? }}
????????
?????????????? Google Analytics ???
????? Google Tag Manager ??? Mixpanel ??????????? Mixpanel ??????
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建立了簡單的事件。但除了 PV 之外,我們還要追蹤網站上元素的點擊,或是其他特殊的事件。Google Tag Manager 已經有內建一些變數,可以指定條件,讓我們不需要寫程式就能追蹤部份的事件。
我們必須到「變數」這個 Tab 去啟用這些內建的變數。
目前支援的變數列表如下:
以下我們以「當使用者點擊頁面上 id 為 “to-be-clicked” 的物件」為例,建立一個事件:
2. 新增一個「觸發條件」,事件類型為「點擊」,觸發條件為「所有元素」,啟動時機為「部分點擊」。接著在啟動時機內設定條件為「Click ID 等於 “to-be-clicked”」。
3. 新增一個「代碼」,指定該「觸發條件」要發出的 Event 內容與要記錄到的 Google Analytics ID。
如果我們想設定的變數不在預設列表中,也可以用程式自訂一個變數。作法如下:
1. 新增一個「使用者定義的變數」,類型選擇「自訂 javascript」。
2. 輸入一個 javascript 函式,傳回值為變數值。例如:
function () {return $('body').data('state'); }
表示傳回 <body> 的 state 這個 data attribute。
另外,我們也可以在程式裡面觸發 Tag Manager 的自訂事件。首先先建立一個觸發條件,選擇「自訂事件」:
接著在程式內觸發此事件:
dataLayer.push({"event": "custom-event"});
為了收集使用者資料與行為,現代的 Web App 或 Mobile App 都會埋很多 Tracking Code,例如 Google Analytics、Mixpanel 或是 Flurry 之類的。當埋的 Tracking Code 或需要追蹤的事件開始變多的時候,管理就會變的越來越複雜。另外,隨著分工越來越細,工程師們會常常接收到來自產品、數據或營運部門的資料紀錄需求。當資料需求越來愈多的時候,紀錄事件這件事情就變得很瑣碎。尤其,面對的是 Mobile App 時,由於每次要收集新的紀錄時,就必須將 App 重新送審,比起 Web App 來說會花費更多時間。
Google Tag Manager 提供一個「簡單滿足紀錄需求」的介面,讓紀錄事件這件事變得不一定要工程師寫程式來達成。不過需要對寫程式邏輯有一定的熟悉度,對於一般「企劃人員」可能還是有些門檻在。
在 Web 使用 Google Tag Manager 的方式很簡單,直接申請之後,會給你一串 HTML:
接著要到 Google Tag Manager 的頁面中建立要記錄到的服務。在 Google Tag Manager 介面中選擇「新增代碼」,可看到除了 Google Analytics 以外,還有以下的 Tracking Code 可以選擇:
設定完並存檔之後,我們就有一個代碼用來紀錄 Page View 了。接著在「觸發條件」這裡,設定想要追蹤的事件類型:
例如,建立一個「計時器」觸發條件,當網頁載入後超過 1 秒鐘,送出 timer1s
事件:
然後回到「代碼」這裡,再建立一個 GA 代碼,但這次「追蹤類型」要選擇「事件」,並且將剛剛建立的觸發條件設定為「啟動時機」:
這樣我們就順利建立了一個事件。最後,要記得要按下右上角的「發布」,剛剛設定的條件才會被佈署到正式的平台上,事件也才會被記錄到 Google Analytics 中:
下一篇文章,將會介紹「自訂事件」與「變數」的設定方式。